刚过去的这个周末,国际经贸圈被一条消息搅得沸沸扬扬——美国和欧盟签了份贸易协议。特朗普称这是“有史以来最大胜利”,冯德莱恩说15%关税已是“能争取的最好结果”,欧洲议会却有人拍桌子骂这是“举手投降”。同一份协议,评价天差地别,这事儿得从根上捋捋。
先看协议本身。核心内容就几样:美国对欧盟商品收15%关税,欧盟对美国商品零关税;欧盟要花7500亿美元买美国能源、6000亿美元去美国投资,再买点美国军备,加起来超万亿美元;汽车、医药这些产业得按美国标准来,烈酒之类的领域还没谈拢,细节后续再定。
各方反应特别有意思。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跟记者说,本来想收50%,现在降到15%,“这让步够大了”,还说协议能让美国工厂“重新热闹起来”。
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开记者会,语气挺无奈,说为了保住德国汽车厂、法国药厂,15%已经是极限。但欧洲议会的朗格直接怼:“美国光关税就赚了270亿,我们掏一万多亿,这叫胜利?”
展开剩余75%冯德莱恩(资料图)
其实早有预兆。前阵子冯德莱恩访华,就待了一天,没谈出啥实质成果。当时她带着欧盟的条件来:让中国别跟俄罗斯做生意,说影响欧洲安全;嫌中国对欧顺差大,要中国开放市场;还想要稀土无限制出口。这些要求太离谱,自然没下文。没想到她回去没几天,就跟美国谈成了协议。
欧盟对中美态度差这么多,说到底是被美国捏住了软肋。欧洲内部就没统一过:德国汽车占对美出口20%,之前被27.5%关税压得够呛,车企都放话要迁厂,德国肯定想赶紧谈成;法国医药、农业受影响小,马克龙还想启动“反胁迫工具”怼美国;东欧国家靠美国安全保护,觉得听话更重要。这种散沙状态,谈判时根本硬气不起来。
美国也瞅准了这点,拿关税当大棒。特朗普说8月1日前不签,就把关税提到30%。这可不是吓唬人——德国汽车业要是被征30%税,成本得增90亿欧元;法国葡萄酒出口可能跌40%。
更绝的是美国搞“分层关税”,盟友低税、不合作的高税。欧盟要是不签,就得跟柬埔寨、巴西归一类,这对想当“贸易优等生”的欧洲来说,哪受得了?
可签了协议,麻烦也不少。7500亿能源采购,美国液化天然气比俄罗斯的贵,还得建运输储存设施,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。6000亿对美投资,本土工厂钱就少了。德国智库算过,这协议可能让德国GDP一年缩水0.15个百分点,欧盟整体更不乐观。
面子上也挂不住。欧盟总说要“战略自主”,现在却得按美国标准来,军备也买美国的。法国勒庞说得难听:“这就是投降书,政治经济士气全输。”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更憋屈的是,英国跟美国签的是10%关税,比欧盟还低5个点。有欧洲网友吐槽:“花更多钱,拿更差条件,这谈判水平太次。”
特朗普现在干劲挺足,除了欧盟,还逼着日本、韩国、越南签协议。英国10%,日本15%,越南正常20%、转运40%。
他还说要给200多个国家写信定关税。不过也有硬气的,巴西总统卢拉就怼特朗普:“别想吓唬我们,巴西不吃这一套。”
对比之下,中国这边情况不同。美国本来想拿关税压中国,还把对俄伊石油制裁塞进谈判。但中国态度明确:谈可以,想让中国放弃原则没门。
结果特朗普之前说8月1日对华加税,现在又说可能延到8月12日,还派高级代表团访华,连波音高管都来。说白了就是“欺软怕硬”——欧盟妥协,美国就狮子大开口;中国不让步,美国只能好好谈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现在欧洲有人后悔了。有外交官说:“特朗普就像恶霸,我们本该联合中国反抗,结果自己先怂了。”这话有道理——要是中欧联手反制美国单边关税,特朗普未必敢这么嚣张。不过欧盟也留了后手,把反制措施生效日定在8月7日,万一美国反悔,还能应对。
其实这场博弈里没真正赢家。特朗普赢了当下,却把盟友推远;冯德莱恩想保产业,却丢了主动权;欧洲老百姓要承受物价上涨,看着本土工厂流失。但这也给其他国家提了醒:国际贸易里,妥协换不来尊重,守住底线才能平等对话。
接下来就看协议怎么执行了。欧盟会不会真掏一万多亿?美国会不会得寸进尺?都不好说。但能肯定的是,全球贸易规则被搅乱了,以后的日子,怕是越来越不平静。
发布于:江苏省启泰网配资-股票查询网-云南炒股配资-个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